4月11日下午,学院研究生课程《工程伦理》特邀马如宏教授在盐龙湖校区414教室作题为“工程中的价值、利益与公正”的专题报告。本次报告聚焦工程伦理的核心议题,结合理论与实践,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思想与学术交融的盛宴。
马如宏教授从工程的多维价值切入,系统解析了工程在科学、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领域的深远影响。他强调,工程不仅是技术实践,更是承载社会责任的价值载体,其最终价值取决于应用目的与社会环境的互动。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等案例,马教授生动阐释了工程实践中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与协调机制,并指出“邻避效应”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公正问题之一。
报告中,马教授深入剖析了厦门PX项目、垃圾处理厂选址争议等典型案例,揭示工程活动中利益分配与风险承担的不平衡现象。他提出,实现工程公正需通过社会评价、利益补偿、公众参与等机制,确保发展成果普惠共享。此外,他还结合工程师职业发展困境,强调持续学习、跨领域协作与领导力培养的重要性,呼吁工程师群体在技术实践中坚守伦理准则,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次报告内容详实、案例鲜活,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现实问题。在场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围绕“如何平衡企业利益与公共福祉”“工程师的伦理责任边界”等话题展开讨论。课程负责人表示,此次报告为工程伦理教学提供了宝贵实践视角,未来将持续邀请学界与业界专家,深化课程内涵,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工程师。
据悉,《工程伦理》课程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价值观。此次专题报告不仅丰富了课程形式,也为学院学术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