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工作总结与展望
2014年,根据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按照校《2014年党政工作要点》要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重点工作有效推进,我院各项工作在学校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学院在2014年围绕中心,党政协同,营造学院发展良好氛围;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推进学院工作有序运行。全年成功举办11项校级学科竞赛项目,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31项;模具中心获批江苏省模具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年引进博士8人,为建好学科大平台谋划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去年获得了教学研究改革的新成果,《能力导向,多元培养——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是目前苏北同类本科院校首次获得的国家级奖项。
在学生的就业工作上注重以生为本,实现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积极拓展“预就业”单位。在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中,我院申报的“上海巨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项目获得创业实践项目金奖荣誉。
2015年,本院将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工作与学生工作几个大方向继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重点突破品牌专业建设、开展机制专业认证第三方认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资源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新专业申报与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等项目,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力争取得更大进步。
开展“江苏省品牌专业”申报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本科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学校开展了“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申报遴选工作。
本院从1月到4月组织了以周海院长牵头的申报工作小组,从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教材资源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等6个方面对专业建设进行汇总提高,总结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办学特色与经验,查找了与国内国外标杆学校的差距,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设举措。经过两轮评选及专家反馈修订,最终本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申报项目顺利通过了学校的遴选。
教学改革研究
为了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开展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规划申报工作。我院从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出发,针对课程体系革新,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提出了三年的教学改革研究规划。
学院以研究团队的形式,提出了“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基于“卓越计划”的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等9个教学研究与改革方向,为整合机械类各专业的教师资源,努力形成一流的教学团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规划的实施将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对培养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探究如何发挥中、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方面,我院启动实施“3+4”中职衔接本科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中职、本科分阶段培养,构建一体化衔接课程体系。拟建立校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以合作办学促发展,以合作育人促就业,实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微课教学竞赛
为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3月我院由教务科牵头,组织了任课教师进行了多门课程的微课制作及研讨。研讨会由郁倩老师做了关于微课的发展与制作的专题讲座,并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1对1的对参赛教师的教学材料与方法等进行指导,最后请专家对参加教师的微课教学视频进行点评与审核。
经过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多项评比,本院选拔推荐了郝昕玉、焦丽丽、吴进、詹月林、夏文胜、冯伟、安晶、赵健8名教师进行校级评比。
我院“预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3月,学院启动了2015年“预就业”实践学生选拔工作。3月25日开始,西门子、上海汉得、瓦锡兰等多家企业先后来校选拔大三学生。在此期间,学院与瓦锡兰上海有限公司企业的专家,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专家肯定了培养方案的独创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学院将根据建议对培养方案进行完善。
入选学生将赴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预就业”毕业实践。为加强“预就业”学生的企业岗位适应能力,学院还将集中对这些学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在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取得佳绩
3月20日至22日,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在江苏大学如期举行。经过前期的重重筛选,辛苦备战,我院共派出4支队伍参加此次竞赛。
经过现场拆装、3D造型打印能力测试、现场跑道测试和答辩等环节的各项工程训练能力测试,由李亮、刘军老师指导,陆聪、张德祥、赵薇等同学组成的项目队获得S型项目二等奖,由刘道标、吴进老师指导,王善鹤、王江、丁洁等同学组成的项目队、惠学芹、吴乃领老师指导,王永康、朱云波、张羽等同学组成的项目队分别获得S型项目三等奖。
江苏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而开展的一项公益性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该项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